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陈锡文:民族文化的根脉在乡村

来源:北京晚报发布时间:02-28
分享到:

理解乡村振兴,除了要认识到乡村振兴必然包含着要加快乡村发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充分地发挥好乡村自己独有的功能。乡村独有的功能就在于,这种功能是城市所没有的,而这种功能又是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所以,乡村特有的功能可能是乡村振兴中最该振兴的地方。具体来说,乡村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必须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二是为整个国家、城市,当然也为乡村自己,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三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我想着重谈谈乡村的第三个功能。

看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必须去乡村。因为城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多元融合的或者说杂交的文化。乡村文化如何体现?大概可以分三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理念,就是做人的道理,就是接人待物处事的准则。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积淀成的一种民族品格。比如说天人合一的理念、师法自然的理念,比如说勤俭持家、敬老爱幼、邻里和睦、相互守望等理念,这些重要的理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中人们相互之间处理人、事的一些准则。但我们现在到乡村旅游看到的,所谓在文化层面的传承,经常是一种表象的描述或者说表象的临摹。每一种仪式、每一个程式表达了什么含义,没能发掘出来。我们应当发掘乡村文化中很重要的理念层面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弘扬。

第二个层面是知识。知识的传承往往是通过文化这个脉络流传下来的。比如冬至、小寒这些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传承下来的东西,现在仍然管用。中国有大量的古农书,民间有大量的古农谚,这些都是关于生产技术的传承,不仅老百姓如此,甚至皇家也是如此,为了“劝农”,才有了北京颐和园里的“耕织图”。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知识的传承,才使我国古代农耕文明达到一种辉煌的程度。

第三个层面是制度。制度是对人的行为的强制性、约束性规定。制度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如习惯法,还有很多乡规民约。这些制度实际上构成了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基本的社会交往、经济交往的约束和规范。如果认真去发掘我国古代的制度,可以从中发现许多宝藏。比如在中国古代,政府对于粮食市场的调节主要采取两个手段,一个叫籴,一个叫粜,就是粮价过低时买入、过高时卖出。籴、粜这两个手段运用两千余年来,始终是我国政府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基本制度,甚至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性的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民族复兴、乡村振兴本身的要求来说,我想必然内含着要求乡村的功能得到更充分、更好地发挥这样一个内涵。而对于乡村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言,主要也在于它所特有的功能并得到更好地发挥。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